前不久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达芬奇”机器人引起不少人关注。
这个号称能“手”剥葡萄皮,再进行 缝合的手术机器人,已经临床使用了20年,做了几百万台手术,如今已经“进化”到第四代。
如今“达芬奇”可以说垄断了手术机器人市场。
一、
达芬奇并不是最早出现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就对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表现出浓厚兴趣。
他们致力于从不同方向发力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研发出来的。
佛雷德里克·莫尔,也就是直觉公司的创始人,成功地把达芬奇机器人背后的商业价值挖掘了出来。
这成为达芬奇领跑全球20年的重要原因。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不断的更新迭代,一直到千禧年年中,达芬奇才获得FDA批准,开始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
2001年,达芬奇获得了在胸腔和前列腺切除术等手术项目的许可。
加入人工智能程序的达芬奇,开创了虚拟遥控动作+现实操作反馈的3D新纪元。
从此奠定了手术机器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二、
美国ISRG(直觉)公司,凭借“达芬奇”,在2018年的股值最高达到了574美元,市值超过600亿美元。年均上涨40%。回报率甚至超过了谷歌。
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达芬奇机器人的销售或租赁量达到了4149台,占据了巨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一套达芬奇的售价大概是60万到250万美元。不过在中国,它的价格高出一倍,达到2000万元。
除了机器人本身的价格外,它的服务费和耗材价格也是高得吓人。
就拿耗材——机械臂来说,里面安装了只能使用10次的芯片。
就是这样一条娇贵的机械臂,在美国的售价达到了700到3200美元,而在中国的价格约为10万元人民币。
因为技术和制造垄断的缘故,它的价格也从未降下来。毛利率高达70%,净利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