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300亿的华泰汽车联手负债3000亿的富力地产 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居小桃 · 搜狐 · 2019-07-12 16:06:34

  原标题:负债300亿的华泰汽车联手负债3000亿的富力地产 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许久没有声音的华泰汽车随着近日与富力集团的成功签约回到了人们的主流视线中,在地产商的参股后,双方展露出的恢弘计划似乎突然让这家处在汽车产业边缘多年的整车制造厂商有了重返乘用车品牌第一梯队的既视感。
 
  不过,勃勃雄心距离付诸行动仍有很远距离,如今的富力地产负债高企宛如泥菩萨过河,入股后究竟能给予华泰汽车多少资源支持还都是未知数,另一方面,地产商进入汽车行业,两个并没有太多交集的行业融合后能否赌赢未来,也需要更多想象力,至少目前无论是宝能入主观致,还是恒大收购国能,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成功。
 
 
  汽车+地产商再添新组合
 
  没有大张旗鼓的提前造势,也没有相关公告披露,甚至连签约现场也仅提供了三四排座位,7月8日,华泰汽车与富力集团就这样低调地进行了签约仪式。
 
  据悉,此次签约后,知名地产商富力集团将参股华泰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具体如何参股,以及各自的分工等细节,富力地产以及华泰汽车控股的上市公司曙光股份均没有任何公告披露。
 
  合作看似低调,但从其透露的规划上看,双方却又似乎雄心勃勃。此次合作被形容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一次合作,双方将利用华泰汽车的生产资质,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制造装备工艺,全面升级华泰汽车现有产品。双方还将深化国内市场,拓展海外渠道,加快布局东南亚等海外汽车市场,推进汽车组装和销售业务,抢占新能源汽车更大市场份额。
 
  此外,在如今较为火爆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方面,双方也将进行合作,还将打造适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产业技术和制造平台,可谓遍地开花全方位发展。
 
  华泰汽车业务陷入停滞
 
  从乘联会的销量数据上看,华泰汽车2018年全年销量近12万辆,在自主品牌中属于中小规模企业,但从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华泰汽车无论从产品还是技术研发都已经跟不上当下车市的脚步,想要借势地产资源回归主流梯队并非易事。
 
  公开资料显示,华泰汽车成立于2000年,产品业务涵盖传统及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等,目前,华泰汽车拥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山东荣成、内蒙古鄂尔多斯及天津市。另外,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曙光股份在辽宁丹东也拥有工厂,但重心并不在乘用车板块。
 
  从产品上看,华泰汽车起初凭借圣达菲(参数|图片)一款SUV撑起了一片天,但此后吃老本现象严重,十余年来新品研发缓慢。如今,华泰汽车旗下的车型虽然数量并不少,但普遍设计陈旧,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跻身当下车市主流阵营,燃油版车型自圣达菲7(参数|图片)在2017年上市后,至今仍没有迭代车型出现。而在新能源车型方面,华泰现阶段在售的产品均为老式“油改电”车型,缺乏专属平台,另外,其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在2019年补贴新政规则下,也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亏损和大额负债也一直困扰着华泰汽车,今年4月,华泰汽车发布的2018年公司债券年度报告中显示,其2018年营业收入18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截至2018年末,华泰汽车流动负债合计260.4亿元,负债合计375.66亿元。今年年初还有消息称,华泰汽车目前三大基地均已停工停产,且拖欠员工工资超过4个月。
 
  根据华泰汽车此前的规划,到2025年,华泰汽车及曙光汽车的年产销将达到50万台,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作为一个在燃油车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翻身之力的企业,新能源已经是华泰汽车的唯一出路。
 
  华泰借富力翻身步步维艰
 
  合作的另一方,地产领域巨头富力集团能为华泰汽车带来多大的资源支持值得怀疑,与此前恒大、宝能等地产商高调进入新能源领域不同,此次富力集团显然缺乏足够的声音,似乎底气有所不足,其财务状况不佳可能是原因之一。
 
  7月8日,富力地产披露了公司2019年累计新增借款数据,截止6月30日,富力借款余额约为1952.34亿元,较2018年年底增加了319.95亿元,另外,据富力地产2018年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698.3亿元,负债总额为2963.23亿元,以此计算,富力的总负债是其净资产的4.24倍,半年来的新增借款超过了2018年末公司净资产的40%。
 
  另一方面,从目前地产与汽车跨界合作的诸多案例来看,不尊重汽车行业发展规律,来势汹汹急功近利,盲目扩张鲜有脚踏实地,是地产商进入汽车行业后给人们的普遍现象。
 
  以恒大集团为例,其先与贾跃亭的FF公司合作开启了一段传奇经历,因财务分歧和平分手后,又迅速斥资9.3亿美元获得了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51%股权。有统计显示,4月以来,恒大已通过国能汽车旗下公司陆续在天津、广州、郑州、南通等地区频繁拿地,总金额约21亿元,土地面积约146万平方米。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产商转型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借兴建汽车产业园等名义从当地政府快速拿地,造车的饼虽然画的很大,但实际仍然难以逃离地产商买地的本质。
 
  这场来自车企和地产商互相抱团的豪赌,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文章评论/ Articl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