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小米集团上市满一周年。一年前,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高喊“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而如今,小米集团股价却屡创新低。
截至7月8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3.42%,报收9.61港元,市值2310亿港元。较最高市值时的5291.7亿港元,蒸发2981.7亿港元。与17港元的发行价相比,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3.47%,几近腰斩。
自6月3日起,小米集团启动了第二轮股票回购。6月3日,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随后,在接下里的一个月内,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
对于回购,小米集团公告称,在目前情况下进行股份购回,可展示本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且最终会为本公司带来裨益及为股东创造价值。
然而,小米集团的股价并未因多次股份回购而有所起色。截至7月8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3.42%,报收9.61港元。与17港元的发行价相比,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3.47%,几近腰斩。
输掉10亿赌约,手机营收增速放缓
与其他亏损致跌的企业不同,小米集团目前营收仍呈增长态势。小米集团2018年报显示,小米2018年实现营收1749.15亿元,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 85.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9.5%。同期,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981.23亿元,雷军输掉五年前与董明珠定下的“10亿赌约”。
然而,相较于2017年67.5%的营收增速和182.81%的净利润增速,小米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源于智能手机业务对营收贡献的减少。
数据显示,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约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增速仅比上年高一个百分点,营收占比由2017年70.3%降至65.1%,毛利率也由2017年的8.8%降至6.2%。仅在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便由上个季度的350亿下滑28.3%至251亿。
据Canalys最新公布数据,小米位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名。相比前三名华为、OPPO和vivo的前进之势,小米似乎停滞不前。数据显示,小米手机2018年市场份额仅提高1%,出货量下降6%,华为市场份额则提升7%之多,出货量同比上升16%。
据IDC数据,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机的出货量同比暴跌34.9%,全年下滑5.6%,而其竞争对手华为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出货量分别增长23.3%和15.5%。
与智能手机板块的颓势不同,“IoT与生活消费品”板块成为了2018年小米业绩增长的“黑马”。数据显示,2018年该板块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86.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电视、小米手环、米家电动滑板车及米家扫地机器人等生态链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
然而,小米在该板块切入的产品往往具有行业准入门槛低的特点,在loT市场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大量竞争对手涌入追逐效率红利,阿里、百度、华为等解决方案提供者已然挤入了市场前列。
8次组织架构“动手术”
7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新一轮人事任命。任命集团副总裁张峰为集团参谋长,并成立集团采购委员会,张峰兼任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
此外,为提升集团整体的科技产品设计力,建立设计文化和培养设计人才,小米新成立设计委员会,任命朱印为设计委员会主席并向技术委员会汇报。至此,小米集团完成了对六大部门的整体构建。
自去年上市至今,小米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多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