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三人作坊到新三板上市 美硕电气写就跨越式传奇
己亥之春,温州市委市政府“新春第一会”响亮喊出“民营经济看温州”,这是一种基于历史的信心与底气,更是一份面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自去年10月正式启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以来,温州坚定地扛起新时代改革开放“探路先锋”的使命担当,将“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作为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必由之路。记者就此走进温州民营企业,从转型升级的“十招”里探寻民企健康发展之路。
继电器是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被广泛运用于需要遥控的家用电器中。小小一只,大不过一个火柴盒,但却对整个设备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稍有偏差,便会让家电的遥控系统失灵,从而无法正常运转。
位于乐清的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温州市为数不多的专门制造生产继电器的科技企业。这家企业和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一样低调,蜗居在乐清磐石一处占地5亩的传统厂房里。鲜少有人知道,这家企业是美的集团最大的继电器供应商,在奥克斯、TCL等国内家电巨头的产品内部都有美硕电气的身影。
经过12年的发展,美硕电气从一家仅有3人的小作坊迅速成长为入驻新三板的上市公司,现有员工逾500人。近几年,美硕电气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年产值平均增幅高达30%。2018年,年产继电器超2亿只,产值突破3.5亿元。
但这些并非美硕电气最引以为傲的事。“我们的产品根据客户端的反馈,不良率已经低至百万分之六。”在美硕电气常务副总刘峰看来,这才是他们真正关注并在意的事情。
百万分之六的不良率,意味着在日均产量80万只的情况下,他们只被允许犯不到5次的错误。而一只大不过火柴盒的继电器的制造完成,需要经过26道工序。“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投入智能设备,用机器换人,因为机器操作比人工更加稳定。”刘峰介绍,公司现有自动化生产线18条,从2016年开始,公司每年要投入大约2000万元技改资金用以引进和研发智能设备。目前,美硕电气90%以上的产品由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完成。
自动调试机,便是美硕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设备。该设备由美硕研发团队的5名工程师,耗时一年研发完成,美硕拥有这一设备的发明专利。在过去,继电器的调试是一项好似穿针引线般非常倚赖“心细手巧”的工种,需要女工才能胜任。但是自动调试机的出现,克服了人工的不稳定性,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一台自动调试机的工作量相当于20个熟练工。
如果说,自动调试机解放了工人的双手,那么CCD视觉检测设备则是完全解放了工人的眼睛。在美硕的无尘车间,记者看到,每条生产线上有5台CCD视觉检测设备,依次排开,通过摄像头将各个生产环节的半成品拍照记录,并对照参数加以检测,不合格产品会被自动筛除。整个过程耗时仅需0.2秒,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
“调试、检测等工种其实都很枯燥,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做这样机械重复的工作,”刘峰说,如果没有智能制造,他们企业的员工数得翻四倍,至少需要2000人。机器对人工的完美替代,不仅让产品的品质更趋稳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也在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美硕员工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
为了留住年轻人,刘峰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改进智能设备,让设备的噪音更小,让生产环境更加人性化。“人性化,是在企业智能化之外,需要不断精进的新课题。”
专家点评
打破“信息孤岛”
锻造供应链智能化平台
黄培(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像美硕电气这样的低压电气企业,他们的产品标准化水平高,因此尤其适合在生产环节引进智能设备。
但是智能制造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进行取舍。在有些行业,比如服装制造业,“人机结合”是比较合理的生产方式。智能化并不意味着提倡 的“无人化”,不等于“全自动化”。
智能化,还有不断精进的空间和领域,比如需要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信息的联网互通。温州有很多产业在本地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供应链智能化协作平台,使各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实现及时的交换。
在政府层面,可以对全市的智能制造企业开展一次摸底调研,方便后续规划的制定;建立一套对于智能制造的评估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可以定期分行业、分区域对相关企业开展培训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