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比特币不同。
我们在使用比特币的时候,不是比特币代码或者某个组织在给我们提供服务,而是代码背后千千万万的矿工在提供服务,这和中心化的产品有很大差异。
首先是,代码本身没有太大价值。(注:如果有很大价值,代码都是开源的,你复制一个就可以免费提供服务了,大家是不是都转到新的代码上来?)
其次是,一个人在运行这段代码,并且让你的转账交易顺利进行,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只有当矿工算力足够庞大,矿工足够分散,这次转账才拥有了“价值”。
这有点类似墨迹天气和微信的区别,只要墨迹天气这家公司在运作,任何人打开墨迹天气APP就能得到想要的服务;但微信不是,如果自己身边的朋友都不用,就是腾讯公司开着一百万台服务器放在那,对你而言也没有价值,这种用户之间的互相依赖,就有点类似对共识的依赖一样。
因此,我们在“消费”比特币的时候,并不是在“消费”比特币的代码。因为这个代码谁都可以复制,它本身的价值是很低的,而是在“消费”千千万万个矿工提供的共识。
这些共识包括链上数据的统一性、真实性、不可篡改性等等,也包括对比特币内在价值的一种认可,对未来使用场景的各种预期等,这就是区别于产品思维的共识思维。
共识并不必然指向一个确定的应用,一个确定的应用也不决定区块链的价值。
区块链有什么用,不是开发者一开始就预设的。
虽然绝大部分区块链系统有着初始的功能定义,但最终这个功能会走向抽象化,即应用可能超出了设计者的想象,仅仅是最抽象层面上和预设的相同。
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共识的建设上来吧,这些共识包含哪些内容,则是每个区块链系统自己定义的。比如,有些是链上交易数据的共识,有些是包含智能合约的共识,有些是包含市场价格的共识等等。
每一个共识都有其内在价值,且都需要付出成本。而且,共识不像普通产品那样消除世界的摩擦,让水往低处流;相反,共识是形成新的价值,是水往高处流。所以共识成本越高,价值越大,这也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系统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