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基础设施 就是通信协议层:TCP/IP、HTTP、SMTP、XMPP等等;
那么,区块链行业的基础设施,非公链莫属。而公链之中,要提到一个币圈香饽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它是链接传统资产与虚拟资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环如果体现在公链领域,将会对区块链行业带来版图重组。
并且,交易所在完善生态闭环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其它领域争夺抢滩,交易所从熊市开始面临流量流失困境,而不断追求产品多样化与差异化成为了交易所在熊市的核心战略。合约交易、交易所公链、理财产品、OTC布局都成为交易所重要的发展方向。交易所已不再满足二级市场,在资产发行方面已经蓄力与以太坊争夺一级市场的生态。
另外去中心化交易所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在数量上持续增长。
目前不少交易所已经开始布局公链:Huobi Chain、Binance Chain、OKchain、FCoin的公链Fractal以及国外已经运行的V SYSTEMS等等
公链是区块链产业类型中核心基础性平台,也是难度 ,门槛 ,技术壁垒 的一个基础性产品,运营难度也是 。
公链包含了以下几个关卡:技术、系统、生态、价值形态、经济模型、产品运营、生态建设等一个体系的工作。需要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团队和最有凝聚力的社区化组织。
对比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共识形成的过程,可以决定在链上添加什么区块,以及现状是什么样。目前,大多数的项目都是依靠以太坊作为公有链。以下是amberdata提供的每日以太坊主网数据
公链的1.0是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网络,开发钱包,实现支付清算为主的功能;
而公链2.0时代,也如大家公认的以太坊ETH为代表的智能合约方式,主要用于dapp分布式应用的开发。作为以太坊的挑战者们,众多项目如雨后春笋版涌现,有着“中国版ETH”外号的小蚁币NEO、量子链Qtum、“韩国版ETH”ICON、AE、Tezos、本体网络ONT、ZIL、NXT等,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下一百条智能合约系公有链。这些项目的共识算法、转账确认时间、底层语言支持和吞吐量等各不相同。但是,目前大多公链遇到的瓶颈在于应用场景单一、性能不足、缺乏隐私保护、安全性不足、治理机制不完善等等,应该向丰富应用场景、扩容提高可拓展性、增加隐私保护、提升安全性、完善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公链3.0从去年开始嚷嚷,那个满城风雨“公链元年”,如今看来比尬聊还要“尬”,就像讲了个冷笑话,悄无声息,时间是把残忍的刀,剃掉了不可能,当初兴起了不少公链,其中为代表的EOS被许多人看作准3.0公链时代,到目前没有成熟到大规模商用,倒是在交易量上、价格上一会儿被捧到天上,一会儿掉到谷底。
公链,走到今天,更多的是炒作、交易量先行、韭菜先行,似乎并没有爆发式的发展。
虽然百家争鸣,却无人独领风骚。
从数量来说,目前公链完全过剩,但是却不同于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的过剩,那种过剩是壁垒不高,参与竞争者多导致的过剩,所以有了创投机构的介入,烧钱占领市场。而公链的“过剩”,确实因为缺乏。更像是战乱诸国争夺天下,迟迟没有人统一天下。事实上,公链需要这么多吗?不需要。
公链之争并非战国七雄时代,需要先统一,再书同文车同轨,我认为公链需要“书同文车同轨”先行——可编程化基础设施,在微信、支付宝、微博app的底层叫做通信协议层(TCP/IP、HTTP、SMTP、XMPP等),在这些古典应用中,网络协议或应用协议层一般一旦确定下来很少修改,所以应用层可以随心所欲,但网络协议层基本很少改动。
BNB除了平台币的基本功能外,还是币安链发币、转账、交易时所消耗的“燃料”,BNB在币安依托公链打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无疑,这些都扩展了平台币的应用场景。去中心化交易所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点对点的交易市场,记录用户的每一笔交易。交易时,用户掌握的资产在链上流通,不再由平台托管。
也有人指出,币安链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多大创新,更多的是模仿Cosmos。去中心化交易所照搬了BitShares,BitShares是BM在2014年搞出来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另外,币安DEX节点都掌握在币安自己手中,实质上还是个中心化组织。有媒体直接指出,“币安只是想为自己挂一个公链的牌子,并非真正想做公链”。当然,我们宁愿更多的看到每一条敢于尝试的公链,也愿意相信cz他们是真的想做一条好公链,只是,如果真的想取代以太坊公链,那么别人的开放性、对项目开发者的友好程度,以及上万个全节点或许都是每一条公链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地方。我们当然乐见真的有人要把一条交易所的公链做到像以太坊那样成功,而不是抱着以公链的口号来抬高平台币币价为出发点,用公链估值做为目的,出发点偏离,最后投资人是不会长期持有的。
另外一个交易所FCoin的Fractal公链,可以从今年一月份FCoin公链内测的一些情况一探究竟,在GitHub找到发布Fractal公链的代码, Fractal公链项目地址为:
FToken(FT)是Fractal公链生态的权益代表,FCoin交易平台的收入分红将由目前的平台分红模式升级为区块链分红模式,这也是投资者首要关心的问题。首先是链上分红,按照Fractal公链上各个地址的FT余额比例进行分红。在分红过程中,FCoin交易平台会使用Fractal的资产快照功能,公平准确的进行分红。然后是,由链上分红转移到交易平台分红,用户的FT可以从交易平台提现到用户自己的钱包中,而这些从交易平台提现的FT并不会影响其在FCoin收入分红上的权益。
近期5月24日是FCoin一周年纪念日,Fractal开发团队将公布准确的主网切换的确切时间。
近日张健透露,公链的一些进展很顺利,早已经在线上测试,只剩下主网切换的问题。他认为通证经济是个全新的东西,很多人是靠想象力去完成这个功能,会导致做出来的公链没有场景,没人去用。 他表达说:“现在公链最近几年百花齐放,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场景,而不是其它很虚的原因,比如tps什么的。Fractal 的优势是FT已经在实践,包括分红、投票,是拿着场景,去搭建底层基础设施,因为场景已经做到有用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几乎无法复制的优势。”
并且在他对于公链特点的解读中重点强调到的,首先是原生账户多资产,在以太坊上面,发的erc20的token是合约中的资产,不是原生资产,原生资产是以太币,其它在合约里面,需要支持这个合约的钱包。根本的问题是,公链以太坊目标是智能合约,跑应用的基础设施,目标不是为了发行资产、管理资产,基于数字资产的操作,架构设计并没有原生支持。Fractal首先是具备方便的安全的原生的资产的发行机制,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资产映射。这是整个公链最核心的机制,把现实的资产,映射到公链进行操作,资产上链,不仅仅是发币。
第三,创新的协议资产。有些资产并不是很方便转移,比如锁仓资产是协议资产,比如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有几个合伙人,股份要转出需要其它股东同意,否则无法转移。典型的协议资产,不能随便转。需要硬性条件。这非常切合实际有用的场景,并没有公链可以支持这一点,因为很多公链并不是从实际场景出发去设计。
另外还有链上快照的基础设施等等,很多公链在设计阶段不是为了资产发行、管理资产,并不是面向通证经济准备,而是围绕着自己的主链币去做生态,而他希望公链是围绕整个通证经济做生态。 在链上所有资产平等,手续费激励是平等的,激励资产发行发、合约发行方,形成良性生态结构,激励生态繁荣。
在此之前,有消息称Fractal主网将于2019年6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FToken的主网切换。Fractal主网上线后,将支持FCoin交易平台现有的去中心化商业组织实践,FToken所代表的权益,如分红、社区治理等,均可以完整的在Fractal公链上实现。各个交易所都纷纷发行了自己的平台币,这些平台币的应用场景丰富化以及平台币生态环都是技术团队需要重点考量的。另外交易所公链成功标准,关系着项目在交易所公链之上token的标准发行,可以做到上币速度同步,交易所带领整个DAPP生态指数级繁荣起来。
此外,还有一点对比币安链,还是可以谈一下的,在官方的表述中我们发现,Fractal并不只面向FCoin交易平台,它们是一条开放的公链,这个虽然看起来很逗的表述,但是这也和我们刚才讲到的一些公链形成了对比,很多公链会不会打着公链技术派实干家的旗号,干着私有化的事情?所以估计出于这一点考虑,FCoin强调了它们“必然是开放的”。假如真的能做到把Fractal打造成适合通证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那么,或许有希望成就一条真正能承接应用型区块链项目的基础设施,对DAPP、通证经济实践者最实用价值的公链。不过,同样的,和币安链一样,我们对开发团队的构成,的确知之甚少。或许在FCoin一周年纪念日,张健能透露更多信息给投资者,假如到时候信息更多,我们还可以针对细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不吹不黑,为了这个行业真正往前走一步继续操碎心肝。
火币和OK的公链,由于开发上线的时间问题,官方公布的消息非常有限,我们尽量以官方公布为准,制作的对比表格可以一目了然,我们研究了仅存的资料,寻找白皮书进行对比,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什么,除了Fractal公链的白皮书能搜到,火币的白皮书也是好不容易找到还无法下载,其它几家的白皮书更是踏破铁鞋非常、非常难找,不吝啬宣传的它们为什么对白皮书如此保护,不得而知,好东西应该广而告之不是吗?再加上白皮书本来就该广而告之,而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另外,有链塔智库报告数据作为对比,根据去中心化交易按底层公链技术进行的划分,大部分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基于以太坊平台开发的,直接与ETH交易,采用0x协议。其上线的币种种类普遍较少,且都是比较小众的。交易规模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表现较好,无论是质量、安全性还是流动性都比较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未来,中心化交易所会越来越少,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趋势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排在前列的中心化交易所纷纷着急强调公链开发的透明去中心性,这是未来交易所存在的必要条件,也符合区块链本身的特性。
共识机制里,需要提一嘴的是Fractal链和币安链都采用的DPOS+PBFT共识机制,以及一个看似新的机制:Map-Sidecha机制,既可以在公链上自由映射各类资产与开发自由度更高的侧链系统。交易所公链需要抢占token标准的制定权。上币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交易所的运营状况,未来token的数量和种类会呈现爆炸式增长,不能快速上币的交易所会很快被淘汰,所以跨链技术是交易所维持高效运营的命脉。
矿工在什么样的规则下才会得到奖励,这样的规则在区块链中叫共识机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共识机制。这对于公链的早期开发团队是一个方向性的选择题。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任权益证明)+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
DPOS是指持有币的人可以进行投票选举,选举出一些节点做为代表来记账,类似于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制度。如果代表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他们会被除名,网络会选出新的超级节点来取代他们。试图用技术民主层来减少中心化的负面影响, DPOS的出现最主要还是因为矿机的产生,大量的算力在不了解也不关心比特币的人身上,类似演唱会的黄牛,大量囤票而丝毫不关心演唱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