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年市值蒸发超1500亿港元 李宁欲将公司私有化?
“正考虑私有化”的消息让李宁(02331.HK)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波动,从前一日的盘中大涨20%,到目前的跌超3%。
3月12日,有外媒报道称,公司创始人李宁考虑将其同名的运动服饰公司李宁从香港交易所私有化,目前在与多家私募股权公司接洽,包括TPG、PAG和高瓴在内的多家全球和地区私募股权公司,看它们是否有兴趣作为投资者加入。随后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拉升,盘中一度涨至24.55港元,创下今年来的新高。
对此,李宁方面发布公告称,注意到近期本公司股份于联交所的价格及成交量有不寻常变动,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该等变动的任何原因或为避免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而必须公布的任何资料。
截至3月13日发稿前,李宁股价报21.4港元,跌3.17%,公司总市值约553.08亿港元。
30亿港元回购还未完成,公司却传出私有化
去年12月12日,李宁曾抛出一份总额约30亿港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根据当时公告内容,李宁拟将回购不超过2.64亿股股份,约占发行股份总数的10%。同时董事会决定,公司将于公告日起六个月内,拟动用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根据购回授权不时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
回购计划抛出后,李宁方面迅速采取行动,2023年12月13日至12月22日期间,李宁先后发布8次股份回购公告,累计回购4093.75万股公司股份,耗资约7.79亿港元。不过,自第8次股份回购完成后,至今李宁再未进行相关动作。
在回购计划还未完成的背景下,却传出“李宁正考虑将公司私有化”的消息,不免引起业内及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对此,资深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向钛媒体APP表示,“不排除李宁公司私有化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程伟雄表示,从当下李宁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无意之中的二次东山再起来自国潮的带动,而今天李宁品牌的发展受制于国潮过度化,导致在国内运动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李宁品牌获益不多,本土竞争对手安踏、特步等品牌反而发展高速,在市值的表现上李宁和安踏不是一个等量级别。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私有化,一方面可以让管理层有更多精力做好品牌中长期的投入与培育;另一方面是李宁回归A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不至于在港股徘徊不前;还有一方面就是在国内或国际资本的加持下,助力李宁品牌深层次变革。
“李宁品牌现有的基本盘是良好的,同时也是中国运动品牌的国潮代表品牌,如何做大做强李宁品牌,需要通过市场或资本的力量对其进行再次改造,让李宁能够用流行的语境和崭新的品牌形象迎接新的市场与资本拥抱。”程伟雄补充道。
业绩承压、市值持续蒸发,公司谜之操作不断
事实上,近年来李宁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利。
首先是股价方面,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股价早已今非昔比。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3年1月至今,公司股价从峰值82.7港元一路下跌至目前的21港元上下,跌幅达到74.6%,市值蒸发逾1586亿港元。
其次是业绩方面,据公司往期公告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李宁的销售额增速从二季度的10%-20%的中段增长,下降至中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营)渠道实现20%-30%的低段增长,但经销商从双位数增长降到了低单位数增长,线上(电子商务)业务则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另据中金公司此前发表的研究报告,预测李宁2023年收入将按年增长5%至271亿元,净利润则预期按年下跌23%至31亿元。中金公司分析到,下降背后的原因是公司受市场竞争激烈、电商销售低迷、经销商加强库存管理,以及其他收入和其他收益减少影响。考虑到短期内消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中金估计短期内李宁在营运上仍面对一定压力。
在公司经受重重压力之际,向来走“高端路线”的李宁主动开启了“降价模式”,4折、3折的优惠不断出现,同时其还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出“2024年将通过拓宽产品价格带向低层级市场下沉,通过推出差异化的下沉市场产品,在中短期抢占低层级市场的份额”的计划。
而更令人迷惑的行为是花高价在香港买楼。去年12月10日,李宁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igh Match Limited,计划以22.0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恒基地产旗下一家主要从事物业投资的公司。李宁表示,未来会将物业的一部分用作集团香港总部。
同时,李宁方面还透露:“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22年香港门店开业以来,海外拓展已提上集团业务规划之中,我们预计2024年会启动李宁海外业务的拓展,并希望在海外通过品牌运营,建立海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建立海外品牌经营的模式,为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打下基础,使之成为李宁集团的成长引擎之一。”
但市场对此并不买账,进入2024年后,公司股价走势进一步恶化,年初至2月中旬,李宁股价始终徘徊在20港元之下,直至2月20日之后才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