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增长加回购还是跌了三成 “眼茅”爱尔眼科还值不值得买
发表于2023-11-07 23:01:58
摘要: 原标题:30%的增长加回购还是跌了三成 眼茅爱尔眼科还值不值得买 很多人眼中,这个档口,上市公司董秘的位子并不好坐,尤其眼茅爱尔眼科。 参考最新

  原标题:30%的增长加回购还是跌了三成 “眼茅”爱尔眼科还值不值得买 

  很多人眼中,这个档口,上市公司董秘的位子并不好坐,尤其“眼茅”爱尔眼科。

  参考最新财报,前三季度这家公司营收160.47亿元,同比增长22.95%,已经接近2022年161.09亿元的全年营收;归母净利润31.81亿元,同比增长34.97%,成绩单颇为亮眼;奈何在二级市场,2023年市值已经从1月19日2454.37亿元的阶段性高点,一路下行至10月31日的1708.03亿元,跌幅达到30.41%。

  为表现对企业的信心,启动回购,而且6月和10月一共安排两次。截至报告期末,首次回购累计金额已超过3.66亿元,第二次用于回购的2-3亿元同样箭在弦上。“如果这样都不能翻身,董秘的市值管理考核该怎么办?”这样的忧虑不绝于耳。

  “二级市场起伏很正常,还是要有平常心。”谈到资本市场表现,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并不避讳这些焦虑,而且坦陈这家公司的思考与选择。“我们有‘主心骨’。”吴士君说的“主心骨”具体是什么?

  “眼茅”绊脚石

  进入三季度,市场频繁震荡调整,击穿了不少人的心理防线。位于各行业头部,被冠以“茅”的企业尤其如此。

  不久前,号称“中药茅”的片仔癀发布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24.05亿元,同比增长17.16%。

  5月初完成片仔癀锭剂调价,零售价格从590元/颗上调至760元/颗,涨幅达到29%,直接带动三季度各项业绩数据大幅提升。

  不过这些没能带来股价的表现,从季度之初(7月3日)片仔癀开盘价的286.4元,截至季度末(9月28日)收盘价的275.21元,降幅达到3.9%。

  其实成长能力与资本市场表现相背离,如此尴尬并非仅在“中药茅”身上。综合“酱油茅”“电池茅”“汽车茅”等上市公司表现来看,或多或少出现了类似情况。

  “还是优秀的企业。”提到“眼茅”的表现,市场知名人士吕长顺(笔名凯恩斯)给出如上评价。目前,二级市场处于震荡调整期,头部企业表现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股价起伏无法完全反应企业底色。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上,正在萌生新的疑虑。

  2022年10月,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通知,包括角膜塑形眼镜(Orthokeratology,俗称OK镜)在内多款产品启动带量采购;2023年9月,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发布,人工晶体类产品列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序列。

  中山大学眼科主治医师温鑫介绍,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光学矫正装置,可替代原有晶状体,用于矫正视力;公开资料显示,OK镜通过角膜塑形方式,可以暂时性矫正眼屈光不正。

  无论OK镜还是人工晶体,都需要第三方眼科机构的服务支持,才能被消费者使用。当众多产品渐次入围带量采购序列时,必不可少的医疗服务是否也会进入名单中?

  这是一种建立在逻辑成立上的质疑:只要服务足够标准化,解决了量化问题,医疗服务就有可能成为带量采购的目标。

  参照各地陆续开展的地方以及联盟集采结果,各地人工晶体耗材集采平均降幅约在50%左右。一旦眼科服务成为集采对象,按照一定的比例降低各项费用,压力即刻转到服务机构一方,身为“眼茅”首当其冲,让不少人收窄了的想象空间。

  “万物皆可集采。”据吕长顺表示,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客观上影响了的表现。

  假逻辑与真误解

  想象空间碰到天花板,最直接的思路就是打破上限,在新故事里找天花板。对来说,这并不难。

  其中一招是国际化。早在2016年,已经启动国际化发展,2017年还以每股10.35欧元,1.52亿欧元的对价收购Clínica Baviera, S.A. ——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上市公司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共有842家,其中海外共有124家眼科中心及诊所。

  在国内,眼科服务市场本就划区分布,地域属性很强:华厦眼科扎根于福建、普瑞眼科布局华中、朝聚眼科侧重内蒙、何氏眼科深耕辽宁……与其在国内卷起来,不如开拓国际市场。众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相对发达区域,当地民众对用眼健康的认知和眼科服务需求更为明确。

  “集采对眼科服务行业的影响要辩证地看,我们对国际化发展也有自己的设想。”按照吴士君的观点,在确定“好不好”之前,先要搞清“是不是”。

  吴士君表示,集采的逻辑是通过带量采购,降低整体成本,从而扩大患者受益群体覆盖面,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更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毕竟患者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眼睛是需要终生保护的。从此逻辑出发,爱尔眼科完全支持集采。不过集采需要完成考察、标准化、询价、执行、招投标、合规管理等复杂流程,然后划定统一规则由全行业执行。

  这个“统一规则”,放在标准的产品上能够顺利推进,然而放在非标的服务上却不一定那么简单。吴士君表示,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再由眼科医疗机构提供相应资源服务。

  病患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医疗服务资源分配不尽相同,服务方案自然难以统一,这也成为“集采服务”的难点。

  至于出海,这不是伪命题,却也讲求一个“度”。吴士君表示,对出海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在海外市场有选择、有目标的探索推进,主要以提升技术、学术交流和科研拓展为主,以期解决行业发展痛点以及学术难点,没有全盘押注国际市场的计划。

  这一点,的财报数据已有体现: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大陆以外市场营收额度在稳步提升,不过整体收入的占比始终维持在11%-12%。可见海外市场对重要性很高,只是其战略意义要大于战术意义。

  “国内市场坡长雪厚,始终是发展重点;我们可以深度利用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做到博采众长。”吴士君表示。

  相信市场的力量

  不用担心集采的影响,却也没有过多讲国际化发展的“新故事”,这样下去还是原来模样?不过吴士君并不急。现在的,追求的是纵深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五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

  “未来的青少年是互联网原住民,对用眼健康的需求更高。”国家卫健委数据支撑着吴士君的观点: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更是高达81%。

  另一方面,参考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77亿,占人口比例达到34.9%。

  在老年群体中,白内障是常见病,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寻求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提升。

  这样看来,“一老一小”已经成为稳住大盘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中青年的用眼负担也日益加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需求总量的增长斜率并非固定不变。不同消费能力群体会形成差异化的需求,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将会以分级服务的形式,帮助医疗服务机构提高客单价,带来显著的增量。

  “中国人口众多,眼科服务渗透率低,同时需求呈现分层化,仍然是爱尔眼科成长的主战场。”吴士君的观点,同样得到灼识咨询的数据支撑: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将会维持20%左右的年复合增速,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2500亿。

  “健康无价。随着大众支付能力的普遍提高,人们常常把追求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吴士君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例,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19530元,同比增长9.2%。

  在所有消费项目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1835元,增长15%,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9.4%。结合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人们消费水平整体提升的背景下,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

  如此看来,并不需要过多出海寻求潜在增量,重点在中国市场的平稳发展,足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二级市场的波动很难判断,也不是一家追求短平快的公司,公司的新十年战略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更高、更广、更生态。”吴士君有明确的认知。相比二级市场“网红型”企业,或许缺少爆发力,不过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业绩增长,总会让长期投资人发现闪光点。

  “我们不会过多关注我们无法影响的变量,更多还是做好自己,通过品牌的影响和增长的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吴士君补充说。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鹿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