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辣条一哥”卫龙三闯港交所:销量下滑估值缩水 食品安全问题辣眼睛
“辣条第一股”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卫龙)日前再度更新招股书,距离其首度冲击港股IPO,估值已严重缩水。此前,卫龙曾因云集了高瓴、红杉、腾讯、云锋等众多投资机构而备受关注。
钛媒体App注意到,为应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卫龙选择提价,此举直接导致产品销量下滑。与此同时,产品本身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曾引发大量投诉。一位消费行业分析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在市场需求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将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在推进产品升级、降本增效的同时,企业也应当严把质量关。
上市一波三折,估值缩水严重
成立20多年的卫龙,去年才正式开启IPO之路。
2021年5月12日,卫龙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半年后,在上市材料即将失效的前一天,卫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在2021年11月14日通过上市聆讯,但通过聆讯后一直未有新的进展,招股书也于今年5月失效。
今年5月,卫龙重新递交了招股书,并于6月27日再次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此后有市场消息传出,卫龙最快将于10月进行招股,但募资资金要缩水,后续卫龙也未就此回复外界以及有所动作。直到11月23日卫龙再次更新聆讯资料集。
最新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卫龙各项业绩指标下滑,亏损达到2.61亿元。而2021年同期卫龙净利润为3.58亿元。
对此卫龙解释称,期内亏损主要是由于与首次公开发售前(Pre-IPO)投资有关的一次性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导致,毛利同期由8.5亿元增至人民币8.62亿元所抵销。对于此次影响盈利的一次性付款,市场有猜测与卫龙 Pre-IPO轮融资估值过高有关。
企查查显示,2021年5月8日,卫龙完成成立20余年以来第一次融资,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腾讯、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耗资5.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亿元),认购卫龙1.22亿股,取得其5.85%的股权。据此计算,彼时卫龙的估值已达93.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07.5亿元。
Pre轮融资,来源:招股书
据此前媒体报道称,卫龙超600亿人民币的估值,甚至超过(002557.SZ)、(300783.SZ)、(603719.SH)、(002847.SZ)和(002991.SZ)5家企业的市值总和。
但据卫龙最新招股书,目前共有10家机构耗资6.59亿美元,认购卫龙3.04亿股。11月23日更新招股书后,外媒报道称卫龙打算募资1.5亿美元。与半年前相比,卫龙的募资额减少70%,与一年前相比减少85%。
据悉,卫龙曾于2022年4月以1576.27美元的交易对价向上述投资者发行及出售合共1.58亿股。此类股份发行产生了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达到人民币6.28亿元。换句话说,卫龙将控股股东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上述PE,以弥补其估值倒挂的损失。
提价后销量下滑
即便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份支付,但卫龙销量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
截至2022上半年,卫龙总营收为22.6亿元,同比下滑1.8%。作为对比,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41.2亿元、48亿元,营收分别增长21.17%、16.50%。
具体来看,上半年卫龙有两类产品收入出现下滑,分别是调味面制品、豆制品其他产品。其中,收入占比近6成的调味面制品降幅达4.3%,由去年同期的14.01亿元下降至今年的13.41亿元。
关于上半年销售额减少的原因,卫龙坦言,一方面由于各地新冠疫情的区域性复发,导致公司的生产及交付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由于客户需要一定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所以销量受到了暂时性的影响。”
为应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卫龙自2022年5月起对主要产品进行全线升级,其中包括采用了新包装、生产工艺、配方及规格。
据悉,调味面制品售价由2021年末的15.1元/千克,涨至今年6月末的16.4元/千克,涨幅8.6%;蔬菜制品由2021年末的27.4元/千克,涨至今年6月末的29.3元/千克,涨幅6.9%;豆制品及其他产品由2021年末的30.2元/千克,涨至今年6月末的34.4元/千克,涨幅13.9%。
销量及售价明细,来源:招股书
提价对销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今年以来,卫龙各类产品销量下滑较为明显。其中,调味面制品今年前6个月的销量为8.1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47万吨减少约1.31万吨。此前的2019-2021年期间,该产品销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中。
此外,销量下滑的同时,还伴随着库存的积压。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卫龙存货分别为人民币4亿元、5.4亿元、6.04亿元及5.1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60天、67天、70天及72天。
一位食品行业分析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在当前总体供应过剩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调涨价格的难度很大,也就意味着企业很难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传导给用户;因而受此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将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被压缩。”
“辣条第一股”,食品安全问题辣眼睛
成立于1999年的卫龙,是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不过长久以来,卫龙都难以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
2018年,湖北省食药监局在抽检中,检测出卫龙亲嘴烧和小面筋部分产品含有被要求不得使用的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氧乙酸及其钠盐。随后,卫龙在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产品完全合法合规。
另据潇湘晨报报道,今年4月,湖北荆州的陈女士爆料在卫龙辣条中吃出硬物,是一块类似于玻璃塑胶的透明状晶体。随后陈女士在消协平台投诉,8天之后才有自称是卫龙厂商的工作人员联系,并提出赔偿30元钱的解决方案,遭到陈女士拒绝。陈女士称,希望厂家查清楚硬物来自哪里、什么材质。但厂家再无联系,拒不赔付,拒不理睬。
钛媒体App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卫龙食品”后发现,关于该品牌的投诉量达497条。不少投诉内容反映辣条、海带结、亲嘴烧等食品里含有虫子、塑料、指甲盖、头发等异物,也有投诉内容反映卫龙魔芋爽、卤蛋霉变、过期变质、有馊味。据投诉内容来看,不少投诉者在线上平台官方旗舰店或者外卖平台购买,也有人在线下超市购买。
来源:黑猫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由卫龙参与起草的《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刚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卫龙强调,新的标准将显著减少调味面制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数量,降低调味面制品的盐油含量,且有望提高行业参与者的进入壁垒。
卫龙董事长刘卫平曾公开表示:“卫龙之所以能够参与制定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不仅是因为卫龙二十多年来始终专注辣条行业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学会专家学者的肯定。”
专注于辣条行业20年的卫龙,在关注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同时,如果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未来也将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