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去精挑细选每一种食物,而一些商家在利益的诱惑下,不禁打起了孩子的主意。从儿童面包到儿童牛奶、儿童水饺,不少食物被打上了“儿童专属”标签,迎合了不少父母的心意;但高价的背后,并不是优质的食物,更多的却是一种包装,甚至是一种营销噱头。“儿童食品”就该名副其实,相比普通食品,更该多份责任意识。
不难发现,各地超市冠有“儿童”字样的食品确实不少,与同类的普通食品相比,这些食品无一例外有着颇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图案包装,而且大多标有“含多种儿童成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妈妈呵护宝宝的 ”等字样,成功地俘获了孩子和家长的青睐;但是这些所谓的“儿童食品”,除了在包装上和宣传上异于普通食品,制作材料和工艺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一些家长还反映自己曾经上过当。
据了解,目前国内国际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并没有“儿童专属”的依据和规定,所谓的“儿童食品”,只是商家为了开拓消费市场故意制造的营销概念和宣传噱头。揆诸当下,“儿童食品”市场乱象横生,亟待整治;但保障“儿童食品”安全,不能仅靠某一个人和部门,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方能为儿童在食品上织密“安全网”。
首先,家长要提高辨识能力。既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被有些商家“洗脑” ,对“儿童食品”深信不疑,要知道儿童只是个营销的幌子;也要提高检查验看能力,在为儿童买食品时,要查看配料表和添加剂,以能够及时发现那些以次充好的不合格食品。
其次,生产和销售单位要提高责任意识。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责任,相比较成人而言,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在食品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造假,作为生产和销售“儿童食品”的商家,更该多份责任意识,把优质挺在前面。
最后,相关部门要完善标准水平和提高监管力度。一方面,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统一标准,做到监督有参考,执法有依据;另一方面应对“儿童”相关字样出现在食品包装上做更严格的规范,依法清除不合规和不达标的“儿童食品”。
“儿童”这一弱势标签,不该成为营销的噱头和营利的手段。还望生产和销售商家,在“儿童食品”问题上多份责任意识,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韩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