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光明日报》一则消息称,近期连锁早教机构金宝贝位于江苏南京的三家门店同时关闭,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一些门店在关张前不久,还鼓励家长续课,并且关店后或需等上25至30年。不仅是南京,从2023年起,上海、济南、南昌等地的该机构门店都突然闭店。无独有偶,2023年10月底,荆州市一家经营数年的少儿体能培训机构在微信群向家长宣布关门停业,门店人去楼空,“课程转到分店继续上”的 也因分店停业无法兑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预付式消费”最后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在教培机构市场愈加火热的当下,投诉也逐渐增加,“退费难”是最集中也最难解决的投诉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向考研、考公等成人教育方面倾斜,和青少年课外培训充值学习不同的是,这些机构打着“考试含金量高”、“不过包退”等诱人的旗号,模糊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更有甚者,某机构还推出了“培训贷”来误导消费者。导致是每年公考所有流程结束后的两个月内,便会迎来一波“退费潮”,并且伴着“退费难”的投诉。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预付式消费”导致的难题。究其原因有多种情况。有的是迫于追求技能提升,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审查机构的资质,往往是听信有相关经历的亲友推荐或者在网络上查询了解,并不能做到实地考察、体验入学;有的是受到机构优惠条款的诱惑,续费期限或金额超过多少便能享受XX待遇;有的是没有仔细研读退费条款,或者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导致退费时引起各种没有预料到的纠纷。
好在消费者们都能够利用起法律的武器,在发现权益受损时能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帮助。比如报名荆州体能培训的家长们就在事后将法人田某告上了法庭,经过调解和双方协商,僵持了4个月的纠纷得到了解决。但是,仍有很多消费者深陷“退费难”的陷阱里迟迟等不到解决方案,就像一些报名公考机构的消费者,他们大多是还未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学生。
鉴于“消费快、退费难”的问题,2022年时,教育部就针对校外培训治理做出了要求,明确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是,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懂得“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个最通俗的道理,我们在懂得利用法律维权的基础上,面对“预付式消费”更要谨而慎行,在签订合同签通过多种途径考察机构资质、体验教学场地、研读合同条款、保管相关证据。此外,还要掌握维权的措施,通过协议、转账记录、聊天截图或者照片视频等方式保留协商证据,如果遇到协商无果的情况,要积极向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反映,必要时候必须有勇气寻求法律的帮助,不能任人宰割,为无良商家的违法行为买账。也希望各类培训机构能够在机制和法律的监督下,提高培训质量,用服务和诚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续费,而不是在营销手段上做文章,更不能“卷款而逃”昧良心。(黄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