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不仅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就必须重视垃圾源头减量问题。推动垃圾分类还必须加强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建立投放垃圾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要让居民明确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每一个人作为“污染者”对改善生存环境应尽的基本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同时,有关法规也必须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做好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并不断对现有的设施进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强化垃圾分类刚性约束的同时,还要注重政府机关的引领带头作用,要继续深化党政机关分类,推动学校等相关机构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要光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要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部门带头,由点及面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运动。(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