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南铁福州工务段团委、福州车务段团委联合闽侯车站派出所,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管内沿线开展铁路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铁路安全事故的特点,此次宣讲活动主要集中在道口附近和学校内举办。当天,宣传小分队走进了闽侯实验中学、闽侯工业园区。(人民网 5月24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统一佩戴小红帽、身着整洁红马甲,或现身公益活动、或服务社区居民;或开展宣传教育、或维持车站秩序。哪里有需求,哪里便有他们的身影。志愿服务俨然已成为一种社会新常态,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百姓之中。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各类群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益追求更加明显,伴随而来是个体、行业间竞争压力的陡增。利益与仁义之间,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优良传统似乎正面临严峻“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唯利主义”的渐占上风。正因如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志愿服务精神如同一股涓涓清流,涤荡着如今社会的浮躁喧嚣,显得格外净朗舒清、意义非凡。
对于个人,志愿奉献是立足社会、发挥价值的重要基石。它教会人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涵养身心,提升自我;温润心泽,凝聚能量。难以想象,一个无社会责任、无大爱精神之人,会愿意参加志愿活动。志愿者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是我国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践行着友爱互助宗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如春风化雨、水润万物。
对于社会,志愿奉献是城市文明的晴雨表、是文明提升的动力源泉。志愿者疏导交通,强化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志愿者导医服务,带动更多人自主挂号,文明就医;志愿者打扫街道社区,增强居民爱护环境意识;志愿者关爱独处老人、留守儿童,传承敬老爱幼优良美德……志愿服务活动,引领我国社会文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同时,亦为我们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带来新契机。
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需要和谐温暖、需要幸福共享、更需责任担当。过去,越来越多志愿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各类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今天,国家越是文明进步,越需志愿精神支撑。新时代,建设美丽文明中国,志愿服务的担当更为巨大。唯有规范合法地保障志愿服务权益,才能使其行稳致远,从而让志愿精神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更好地造福百姓和社会。(文/周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