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受的欲望也不断攀升,近年来,国内旅游数据节节攀升。这次突如其来的五一四天小长假,也再次掀起了国内的旅行热。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这样惊人的数字也揭示了许多问题。
伴随着国民旅游意愿的不断加强,旅游体验却并没有得到显著增长。一方面,出行难的问题依然严峻,飞机、高铁一票难求,5月1日当天,铁路发送旅客1724.3万人次,创单日历史新高。假日期间,民航国内航空公司航班量52725班,同比增长5.63%。重点监测的全国36个景区周边日均交通量同比增长8.23%。返乡、出行车辆交错,高速路再现堵堵堵,为国民旅游出行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网友竞相晒出了“人山人海”的壮丽景观,杭州断桥上密密麻麻的人彷佛真的要压断这座充满着浪漫的古桥,长城则是出现了“堵人”的盛况。不少网友更是开玩笑般提出“终于理解灭霸消灭一般人类的原因了”,还有不少旅客遇到了人到了景区门口却买不到票的尴尬情况。
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的优惠,也在为之买单,因此,如何在众多的人口基数下,保证国民的旅游质量?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迫在眉睫。
交通方面,需要加强弹性供给和信息公开。相关部门应实时监测各地的车流量并及时发布过往长假期间的出行状况,方便游客和车主弹性选择出行方案。同时,应当在机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交通,形成更加便利的疏淤方案,快速疏导;还需增加临时性停车位供给,以避免短时间内的车辆激增导致的拥堵。
公共服务方面,需增加应急性措施。要增设购票、检票、咨询等临时服务窗口,扩充智慧导览、应急救助、男女厕位等设备设施,积极组织志愿者团队参与到旅游法务中来,同时,为了缓解人流压力,应当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舒缓短期接待压力。部分热门景区可以出台线上预售票的形式控制流量,避免人流聚集。
旅游服务方面,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很多地方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需要出台严格的旅游服务标准,规范化经营相关的旅店、饭店、旅行社等,强化其专业化水平,提供更加符合旅客要求和预期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地方间的交流与升级,避免因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的服务水平不足。
唯有全方面协调、多部门齐心协力、政策措施两手抓,才能打造出闪亮的旅游名片,将我国的大好河山更好呈现,也才能更好的解决假期出行难的问题。(李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