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一场年度消费大戏,去年和今年的“双11”被寄予了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的期望,其表现也成为国内消费复苏的风向标。
“双11”活动举办初期,价格战是一大利器,各大平台只要祭出最低价的法宝,往往无往而不胜。而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深入发展,购物平台日益增多,从天猫、京东到拼多多、闲鱼、快手、微店;购物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卖一手货到二手交易,从平面网店到直播带货;购物节庆活动也渐成体系,从618、双11、双12,再到国庆、元旦的各种节庆促销,消费狂欢可以让人从年头嗨到年尾。当降价已成为常态,各种复杂的满减套路和优惠规则只会让人心理厌倦,而直播售假、篡改数据的割韭菜行为也会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各平台只有找准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做实服务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从今年来看,电商平台们已经开始转向,不再只盯着流量和消费数据,而是更重视服务和体验。往年凌晨熬夜的活动,改到了对消费者更友好的晚上8时的黄金时间段;拉长活动时间减轻快递压力,纸箱可回收提倡绿色消费,银发族可以一键切换到长辈版淘宝,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购物满意度。
随着网络消费的升级,“双11”也必须持续提质,要主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商品与服务,不仅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更引导消费时尚,改善消费体验,这样方能助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活力。(高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