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CFO武卫公布了一项重要数据——阿里巴巴公司已经进行了80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对800亿美元这个数据,阿里解释称,“是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资产(包括蚂蚁金服、新浪微博、高鑫零售等)当前价值800亿美元,而不是进行了80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而更早,在菜鸟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就对“投资太激进”进行过回应:“有人说阿里去年投资砸了300亿美金,但我说300亿美金只是开始。”
回顾2018年,虽说下半年阿里的投资有所收紧,但金额和规模是远超2017年。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从天使轮到VC/PE,甚至入股上市公司等等,阿里进行了全线布局,早已成为创投圈的“超级买手”之一。
2018阿里投资65笔,涉及金额达5400亿元
不同于腾讯,阿里的投资大部分都是战略投资。赚钱并不是目的,所有投资并购的项目是围绕主线,不断夯实拓展阿里的商业版图。
投资界(微信ID:pedalily2012)根据网络公开数据和私募通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18年,阿里共计投资65笔,涉及金额超5400亿元。其中, 战略投资29笔,占比45%;并购8笔,披露金额的交易已超720亿元。
此外,阿里巴巴2018年在海外的投资事件数量为16起,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东南亚以及欧洲,其中,印度5 起,美国3 起,其他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尼、新加坡、法国、土耳其等国家。
从行业分布上看,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本地生活、企业服务、金融等领域。比较值得关注的大额投资案例有:20亿美元战略投资东南亚主流在线购物网站Lazada;蚂蚁金服2.1亿美元战略投资印度版大众点评Zomato;联合软银合投印度的第三方支付的电子商务公司Paytm等。
拥有巨大人口红利的印度市场被中国很多企业看好。据《金融时报》报道,印度移动支付公司Paytm创始人夏尔马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用公司40%的股权换取阿里资金的原因之一是他“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金”。
从众多投资项目还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多数被阿里收购的项目,早期都经历了少数股权投资,而后被整体并购。
去年最典型的项目,就是饿了么。饿了么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八轮融资,其中在2016年和2017年获得来自阿里与蚂蚁金服共计约16.5亿美元融资,阿里也成为了控股股东。2017年6月,张旭豪在一次内部分享中正面回答和阿里的关系,“尽管阿里有强势的一面,但它实质是好的。你说它真是想控制这家公司?控制不控制,其实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2018年10月,饿了么和口碑合并,阿里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类似“强势”的投资案例,更早还有高德地图、银泰、UC等。
在阿里的2018财年报中,曾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在2017年6月的阿里投资者日上,阿里执行副主席、阿里战投部的负责人蔡崇信,曾详细阐述了阿里投资并购的逻辑。他把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在游戏中,把子放在棋盘上,可以从任一点开始,任一点结束。“我们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战略投资和并购是作为赢得围棋的一部分,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AT争夺下的中心化投资
2008年,阿里资本成立之初,和一般VC一样,主要以财务投资为主,对外投资主要紧密围绕能服务主业的电商领域。但2013年马云态度上的转变,改变了阿里的投资风格。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3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马云说,阿里在三年前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但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腾讯和其微信服务的发展步伐。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收购与并购实现竞争力。此后,阿里的投资策略从财务投资转向了战略投资为主。
组织架构也很快做了调整。2013年4月,蔡崇信卸任CFO,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2013年,淘宝切断了转入微信的链接,这使得阿里系完全退出了微信体系。2014年春节,微信凭借红包“偷袭”,直击支付宝腹地,腾讯强大的社交功能,不断影响着阿里的战略和布局。也是这一年,两大巨头的投资布局正式登上战场。
2014年,腾讯先后投资了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等;阿里则对优酷、快的打车、高德、美团、UC、陌陌等进行了战略投资并购。
2016年2月,在亚布力论坛上,马云曾谈论过与腾讯之间的竞争,“如果你问马化腾,会不会跟马云竞争,他说不会,那是假话。如果你问阿里会不会跟腾讯竞争,我告诉你,以前我没想过,但现在我开始想了。以前我是嘴巴上硬,下手不够狠。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 不是消灭对手你就能活了,我已经放弃’你死我活’了,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投资界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阿里资本10年来投资已超300笔,其中单笔投资亿元以上规模超130家。回顾阿里战投部的发展历史,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都是围绕着业务战略调整而进行的变化。据凤凰科技报道,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讲求中心化投资,往往追求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
目前,阿里主要战略投资为主,并购为辅不同。蔡崇信曾谈过阿里的并购协同效应,他表示,“投资并购并不是完成交易就结束了,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阿里能从中获得多少价值取决于在此过程中的创新及协同效应。”
根据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腾讯在这两年没有产生过一起并购案。相比之下,阿里更偏爱在投中占有更多的话语权,强调被投企业与公司业务的高度协同作用。这也使得阿里投资被贴上来“强势”的标签,而腾讯则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2017年2月,在宣布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阿里集团CEO张勇首次谈及阿里投资原则:始终服务战略目标,从来不做财务投资。
阿里对被收购企业的创始人要求颇高,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他把管理者分为manager和leader。前者管理业务,实现KPI;而leader的使命是带领团队,不仅要拿到结果,同时还要创造未来。“我们要的是leader。”如果这个创始人不能All in怎么办?“那就换掉他。”
除了被投资机构争抢,优秀的企业也躲不过巨头。站在巨头的肩膀上无意可以更快速的发展,但也要做好被巨头各种形式融合的准备。
后马云时代
2015年5月7日,阿里宣布张勇将接任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官。仅仅一周之后,张勇就明确提出了阿里巴巴的新方向:全球化、农村和云计算大数据是阿里的三大战略方向,同时阿里计划在电商、金融之外,打造物流、进出口和营销等更多新经济服务平台。
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阿里“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2017年1月13日,张勇再次发布全员公开信宣布多项组织结构调整。张勇表示,此次管理体系的再升级,是为了升级组织的执行力,为“五新”战略服务。
也是基于此,阿里对自身有了更清晰的要求和创新。在“五新”战略上,张勇动作飞快。如今的阿里已成为包括电子商务、线下零售、智慧物流、网络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内的庞大数字经济体。在2018年,陆续投资了今日头条、饿了么、万达电影、分众传媒、居然之家、中通快递等等,流量导向很明显,也更垂直。
2018年教师节当天,马云宣布将于2019年退休,张勇接棒。在马云看来,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互联网驱动和数据驱动趋势不会改变。未来3-5年,中国经济会迎来升级,阿里将会加强与非洲、东南亚、欧洲的合作。“我们需要为新技术做准备,不仅是新零售,还有IoT等新兴制造业;我们不能局限于每季度的盈利,而要持续投资,把握这巨大的机会。”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阿里巴巴投资布局的赛道非常丰富,涉及18个行业。其中,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是阿里巴巴着重布局的赛道。新零售领域,对饿了么的成功收购,补齐了本地生活的短板,形成了"八纵"的新零售战略布局。
不过,近几年腾讯的“智慧零售”战略杀入了阿里最核心电商领域。阿里也默默AI领域如自动驾驶、AI芯片,暗下较劲。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到今年,阿里投资了十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公司。今年,阿里全资收购了芯片公司中天微;投资了商汤科技、寒武纪、Face++、Video++、魔点科技等。这些领域,阿里也是领投、并购为主。
阿里健康董事长、元璟资本创始人吴泳铭曾表示:“对前沿技术的投资是必须的,阿里能否体现出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最终都需要存储、芯片、内存等这些底层技术在后面支撑。未来所有底层技术慢慢都由中国公司自己做更基础技术的研发,才能做到一个全球可能性价比最好、稳定性最高的服务。”
2003-2004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阿里训练员工,为未来做准备;2008年经济危机时,马云带领员工去硅谷、西雅图四处走访,时刻为可能发生的困难做准备,而如今张勇和他的团队也在准备着。
结语
外界都认为腾讯正在成为一家投资公司,阿里其实也一样。当公司发展到一定体量,需要通过外界的投资并购来坚固自己上主业,拓展自己的边界。
前二十年,阿里和腾讯都在优势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他们又通过投资争夺未来。在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下,新的局面也缓缓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