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民 POSE “剪刀手”遭指纹盗窃?
逢年过节,少不了要拍照,到家翻看照片,结果发现几乎 99% 的照片里,都是 " 剪刀手 ",这也没啥大不了的," 剪刀手 " 本来就是我们的国民 POSE,直到我看到这条新闻:
9 月 15 日上午,2019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一项活动中,专家介绍,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 剪刀手 " 照片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就能将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不少网友跟帮尼菌一样,听到这个消息就慌了:
每年 9 月的第三周,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9 月 15 日上午,在上海举行了一场全民安全体验日活动。
在众多站台中,有一个展台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自拍姿势,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有清晰的照片,加上图像增强技术,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制作出一个指模,来冒充其他人的指纹。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介绍称,"基本上 1.5 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 100% 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 1.5 米 -3 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 50% 的指纹,只有超过 3 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但是,现在手机的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了,例如华为 P30 系列 50 倍变焦这一堪称笑傲 " 机 " 群的拍摄水准。
如此强大的拍摄技术,再加上现在愈加风靡的 " 自拍文化 ",想要从中找出几张指纹清晰的照片似乎也不难。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 " 剪刀手 " 第一次和指纹识别尴尬 " 相遇 "。
早在 2014 年,德国一场黑客联盟会议上,有黑客组织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德国国防部长的高清照片,他们从中挑选了几张包含手部特写信息的,用一款专门识别指纹的软件,就提取到了德国国防部长的指纹。
不过,这个组织并没有将这一研究通过真实实例验证。他们拿到了指纹也没去干什么坏事,只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醒全网,要注意指纹的安全。
2017 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给出的研究结论。他们用 2040 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不同距离拍摄人像,同样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在 1.5 米内拍摄的 " 剪刀手 " 照片,能够 100% 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 1.5 米至 3 米内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 50% 的被摄者指纹。
这一说法与上文中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的提醒一致。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都会脊背一凉,难道指纹真那么容易被识破?有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业研究人员了解到,拍照提取指纹需要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进行。
从相机的分辨率到成像的角度,再到周围的环境光线,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这件事通过大部分手机是完成不了的,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只要拿相机拍一下,你的指纹就有了。
何况现在许多手机还自带美颜功能,别说指纹了,连抬头纹都被磨皮了。所以,拍照获取指纹,听上去简单,除非是有人刻意为之,且拥有专业的摄影器材,否则也很难成功。
其次,拿到指纹后做的硅胶指模,只能用来解锁没有 " 活体指纹识别 " 的手机或者智能锁,并不是所有锁都能被轻易破解。这么一来,能不能解锁,问题就抛给了手机和智能锁本身。
咱们今天主要来说说智能锁,目前市面上的指纹锁的识别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光学识别,一种是半导体识别,常说的电容识别就属于这一种。
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利用光线反射,相当于给指纹 " 拍照 ";后者采用 " 活体指纹识别 ",利用人体真皮组织的电特性,获取真人手指的持续有效的指纹特征值数据。
光从两种方式的技术原理就能看出,哪一种更容易受到假指纹的冲击。采用半导体识别的智能锁可以有效避免指纹膜、假手指的欺骗,单纯的光学识别很难辨别指纹的真伪。
就在最近,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费者协会委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对网售智能门锁进行测试,测试样品包括三星、名门、箭牌、鹿客等 28 个品牌的 38 款智能门锁。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电磁兼容试验、环境试验、IC 卡解锁试验、指纹解锁试验、密码逻辑安全性和电路非正常试验。
测试结果显示,28 个品牌的 38 款智能门锁,竟然没有任何一款智能门锁通过所有检测!
其中,有 14 款智能门锁样品宣称采用活体指纹检测技术,对假指纹可以进行防护,但检测人员使用假指纹进行试验时,均被轻易解锁!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从 2018 年至今,智能指纹锁的质检结果一直不太好。2018 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 40 款智能门锁做了风险监测,25% 的样品指纹识别功能存在安全风险。
2019 年 5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对 29 款主流智能门锁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48.3% 的样品密码开启存在安全风险,50% 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存在安全风险,85.7% 的样品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安全风险,开锁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所以,在担心自拍会不会泄露指纹之前,我们更应当注意的是智能锁本身的安全性,当然,为了防患于未然,以后拍照还是尽量放弃 " 剪刀手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