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看马云马斯克的" 双马 " 对谈

莫小烟 · 搜狐 · 2019-08-29 13:57:39

  原标题: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看马云马斯克的" 双马 " 对谈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 8 月 29 日 -31 日在上海召开,大会的重头戏之一便是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与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在开幕式上上演 " 双马对话 "。

  " 双马 " 对谈 AI,乍听起来有种莫名的新鲜感。

  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起于电商,马斯克创建的特斯拉起于电动汽车。就传统的印象而言,当想到阿里巴巴,电商总要多于人工智能;当想到特斯拉,电动车总要多于人工智能。单单就人工智能而言,阿里巴巴和特斯拉之名似乎比不上他们在国内的同行。

  但是就未来的经济而言," 双马 " 无疑是中美两国想象力最为天马行空、商业战略最具前瞻性的商业领袖。

  " 双马 " 所代表的新兴商业形态,正在被 AI 急剧地改造,或者说,他们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AI,以让他们所开创的事业能够因循、放大、并助推 AI 时代的红利。但在他们享受到了 AI 时代红利的同时,技术双刃剑中伤人的那一面开始显现。

  同时邀请到 " 双马 " 对谈,或是主办方刻意为之,或是偶然所成。但不管组局的人怎么想,这个局在冥冥中正好契合了马云和马斯克各自的心思。" 双马 " 当面论道,向全球、尤其是中美两国讲而述之,或许是两者心底之愿。

  " 双马 " 究竟讲了啥?

  " 双马 " 精彩碰撞

  马云和马斯克双双上台后,大会现场的大屏幕上,给出了一些关键词,两人直接就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进行了一场即兴 " 关键词 " 对话。

  " 双马 " 首先对谈 AI,颇有相互打气的意思。马斯克直接问马云,在中文里 AI 是不是指的是爱这个意思?

  随后,提及自己对 AI 的认知上,马云表示,人们需对自己有更多自信,他并不认为 AI 是 " 恐怖的东西 "。

  马斯克认为,计算机的优势在于速度,人的优势在于认知。目前人工智能的表现惊人,未来科技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过人类的文明史,由此对人类生活产生潜在的威胁。

  有意思的一点是,特斯拉官方微信号前几天征求人们的关注议题,有人留言称想问一些关于火星的问题,这回马云真问到了关于火星的事情。

  马云问马斯克,是否对火星好奇。马斯克表示,人类不能保证对未来保持连续感知,我们也不能确认外星人是否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感知的方式,穷宇宙之奥秘。抓住了未来感知,我们就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去生活。

  马云对马斯克的火星勇气大加赞赏。马云说,人类需要像马斯克这样的火星英雄,但 " 更需要 " 保护当前人类的英雄。

  马云说,他身边有很多人在尽力满足地球人的生活发展。我们需要对未来负责,关注现在的生活,用 AI 的手段改造地球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品质会随之提高。总结起来,就是改造外部生活环境,从而正面影响人类生活。

  接着,马斯克接过马云的话茬,说他绝对支持发展我们现有的地球文明,但利用 1% 的资源投入到多星系生活也是值得的。在改善人类生活上面,马斯克更加直接,他认为除了改善环境,如果人类要想活得更长,就需要改变 DNA 结构。

  在 AI 对就业的影响上面,马云认为,AI 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有了人工智能之后,人们一周工作三天就可以了,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马斯克则认为,人工智能会使工作失去意义,可能最后存在的工作就是 AI 程序员。在未来,从事人与人交流、工程学和艺术方面的工作会更受青睐。

  在 AI 对教育的影响上,马云认为,人类的根本智慧无法模仿,我们要有信心。但是,教育方式需要变得更具创新性、建设性和兴趣导向。马斯克认为,我们可以通过 AI 去创造新的教育方式,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未来,这与其 " 让人成为 AI" 的观点不谋而合。

  纵观 " 双马 " 对话,两人针锋相对有之,互为补充有之。总的来说,马云和马斯克行走在一条 AI 主干道上,关于 AI 道德的话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应用场景和技术路径各有不同。为什么 " 双马 " 会形成不同的 AI 价值观?这得回归到两人背后的 AI 商业版图。

  " 双马 " 的 AI 棋局

  在一个典型的城市中产的生活里,他或许开着一辆红色的特斯拉,车上装着最新的自动驾驶系统,回家之后,他或许会和天猫精灵聊天解闷儿,聊完之后或许随手拍一张商品照片在淘宝上搜索识别,不用几秒钟,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双马 " 商业帝国里的 AI 是润物细无声的,你用的时候不会觉得稀奇,甚至会觉得习以为常,但是当你换一个不同的车子、不同的 APP,马上就能感觉到其间巨大的差异。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特斯拉,两者的人工智能都是从原来的商业生态中长出来的,并紧密地镶嵌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与其他组成部分共同塑造了你的商品体验。

  阿里五六年前招了一大批高阶人工智能研究学者,服务于业务的转型升级。

  一开始,这个从学术理论到商业变现的过程是相当磨人的。以常理度之,一个在互联网界以运营著称的公司,如何理解技术研究 " 极客 " 的心思?而一个每天发 paper 的研究者,又如何适应厌恶风险、小心试错的运营规则?

  在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地方,AI 研究者在容忍犯错、小心试错、不断迭代的环境中完成了技术商业化。不管是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还是语义理解,这些高级的词汇到了阿里这里,都要服务于一个目的,就是卖好货。

  或许正是这种实用主义,和不断调整的商业展望,让阿里一步步往上游走。算法有了,需求又这么大,不妨收一个 IP 供应商、自己招一帮人设计芯片,基于规模经济,硬件研发的成本比较容易覆盖掉。

  阿里的 AI 服务于卖货,特斯拉的 AI 则是服务于电动车的自动驾驶。

  今年的 4 月下旬,特斯拉发布了内含 14nm 制程 AI 芯片的 FSD(全自动驾驶)计算机。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宣称自研芯片是最好的,并且还不忘 diss 激光雷达版自动驾驶方案,以重申其 " 摄像头 + 数据 + 神经网络 " 的自动驾驶路线。

  特斯拉的底气,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极佳的汽车工程师团队,这只队伍常年被苹果公司频频挖角;其二则是特斯拉常年销售电动车所累积的大量真实数据。专业知识加上大量真实数据,这是为 AI 打造的不二试验场。

  当然,马斯克的 AI 布局要更加让人眼花缭乱。

  侵入式脑机接口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运动能力,OpenAI 以责任和道德为己任。这些炫酷的 AI 竞技,让人几乎无法拒绝。如果有一个东西,能够扶救残障、维护技术正义,而且首倡之人还是个万人迷,这实在是难以拒绝。

  但越美好的愿景,越值得警惕。在对 AI 的一片叫好声中,对于道德伦理、公众福利的讨论日渐增多,在技术大规模商业化之前,人们愈发想知道,那些掌握了最强 AI 武器的商业领袖,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所想所为,一致么?

文章评论/ Articl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