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 要做好长期准备

居小桃 · 搜狐智库 · 2019-07-30 17:23:01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 要做好长期准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已到耄耋之年。他的一生都在与信息产业打交道,并致力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从1995年至今,倪光南不断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尤其是涉及信息安全和产业持续发展的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芯片。
 
  倪院士在访谈中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取得巨大变化,但在技术和产业化两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他表示,在偏软件之类的领域,可以较快追赶上发达国家,软件行业在19年内翻了100多倍。但在集成电路产业,软件设计、生产等接近传统产业的领域,我们应该有长期追赶的思想准备。
 
  倪光南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如果加大在软件行业的投入,中国的软件产业将在世界上取得较高地位”。

  本期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您此前表示,我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不能长期受制于人,目前操作系统或者芯片的发展程度如何?
 
  倪光南: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取得很大改观,有了国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但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仍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第一,在技术方面。中国能够做出芯片,但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存在明显短板,比如能够设计芯片,但生产不出来。操作系统也是如此,在成熟度等各方面技术与国外相比都存在差距。
 
  第二,在产业化方面。信息领域有垄断性,市场先入为主,发达国家已经占据垄断地位。
 
  因此,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我们需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这是今后长期努力的方向。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技术和产业化两个方面的差距,哪个更迫切需要解决?
 
  倪光南: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
 
  首先,我们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将有缺陷的短板补齐。
 
  其次,有些技术国产的市场份额很小,这方面要推广和支持。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上和美国GPS系统可以同台竞争。
 
  由于美国GPS系统率先占领中国市场,随着北斗系统的研发,在一些方面比GPS更有优势,北斗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可以定位到厘米级,而GPS一般开放的精度是10米左右。
 
  第三,为了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相应的法规来使市场更加规范,进而管理、调节市场。
 
  无论是技术还是推广还是产业化,我们都要做好工作,保证核心技术的突破。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核心技术的突破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倪光南:芯片方面要把短板补齐。整个芯片产业链很长,芯片从设计到生产制造需要很多特殊材料,测试封装,以及发展设计工具等。
 
  目前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中国芯片产业总体不错,人才资源较多,很多公司都在进行研发。在一些复杂的高性能芯片设计方面,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比如,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有好几年都是中国领先,中美两国争夺第一。
 
  但是在生产环节上,与国际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原材料也依靠国外,仅有20%左右的工艺和装备国产化。
 
  总之,我国芯片在设计方面可以与国外同台竞争,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制造生产、设计工艺、原材料、装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倪光南:客观来讲信息领域操作系统高度垄断,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包括一些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基本由微软垄断,手机操作系统主要由苹果和安卓垄断。
 
  中国的操作系统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涉及与Windows相对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企业,差不多7-9家,每家公司大概100人,存在低水平重复等现状。
 
  这种情况不符合业界高度垄断的规律,应该将其整合,充分发展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进而做出高质量的操作系统。
 
  中国科技人员非常勤奋,水平和创新能力较高。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把缺点克服,我们操作系统能够做得更好。
 
  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研发相当困难,需要投入更大力量。过去普遍倾向是“重硬轻软”,可能是因为软件不容易看到成效。目前,我们已经十分重视芯片和操作系统等软件。
 
  中国的软件产业很有潜力。软件的发展主要靠两条,一是人才,二是市场。中国的人才资源数量第一,中国的市场非常广阔。如果进一步加大投入和重视力度,把这两条用好,中国的软件业应该能在世界上取得很好的地位。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按照现在的发展来算,追上国外大概需要多少年?
 
  倪光南:在偏软件之类的领域,可以较快追赶上。但在集成电路产业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
 
  整个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短板,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能把该短板补齐。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20多年前您曾对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技术和市场进行讨论。回头来看,您是否还坚持当初的观点?
 
  倪光南:20多年以前,我们在企业工作时,已经看到芯片产业的重要性。
 
  原来我们将计算机产业分成硬件和软件。开始的硬件主要是分离电路,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看得见的元器件,一个电路板由成百上千个元器件构成。
 
  后来发展到把集成电路等硬件浓缩到芯片上。芯片产业的发展实际是把计算机领域的硬件浓缩在一个芯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方向。
 
  可以说计算机硬件没有芯片,硬件就不存在。实践证明,现在这个观点也成立。我们应抓住当前的时机尽可能把短板补齐。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制造芯片,你怎么看待?
 
  倪光南: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原来做计算机的企业,做家电或是其他方面的企业也在研发芯片。这些是好的趋势,说明芯片无所不在,是信息领域硬件的主要载体。
 
  这些行为既符合规律,也符合当前潮流,对这些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芯片产业特别是围绕着芯片生产制造、工业材料、装备工艺等一系列的短板需要投入。芯片产业的投入时间长,个别企业不容易做。国家在这方面需要起重要作用,发挥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优势。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谈到互联网的发展,如何看待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倪光南:任何问题都有两面,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改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要防止不利的一面。比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当前面临的比较严重的是隐私和信息泄露等问题。
 
  有关方面应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强化相关制度法规,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文章评论/ Articl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