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盛松成:一季度经济数据还未全面出炉 是否降准还有待观察
降准预期近两日在市场上陡然升温。中国人民银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4月1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在空间和可能,但是需要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整体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一季度经济数据还未全面出炉,目前不是决定是否降准的******时机,是否降准仍有待观察,主要需关注经济运行的情况。
盛松成表示,是否降准首先要看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如果各项数据表明经济已经企稳或很快企稳,则降准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大。其次,是否降准还要看目前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情况和利率水平。数据显示,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相较去年也已经下降较多。3月份,我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4%,比去年同期低0.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47%,比去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3.06%,比去年同期低近0.7个百分点。尽管3月份货币市场加权平均利率较2月份有所上行,但从各期限品种的利率看,仍持平甚至略低于今年1月份的水平。
盛松成表示,当经济企稳时再降准,容易推高通货膨胀,也容易引发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降准的意义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如果降准后,资金仍然留在金融市场,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反而有可能助推金融脱实向虚。”盛松成表示。
盛松成同时表示,今年降息可能性较小。他表示,中国的利率体系非常复杂,按照从货币政策调控传导至实体经济贷款的秩序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利率,例如公开市场操作的正、逆回购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利率等;第二层是货币市场利率,目前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第三层是央行规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10月调整以后至今没变过;第四层是信贷市场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向企业和个人等实体发放贷款的利率。
“通常所说的降息是指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即第三层利率。目前看来,降息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这与我们利率市场化的整体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二是因为目前我们的基准利率水平并不高。另外,市场上也经常讨论第一层利率,即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利率是否会下调,我认为短期内再次下调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第一层利率的下调能引导第二层的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但是目前较难传导至最后一层即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盛松成说。他表示,目前讨论的“两轨并一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现实目的也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降准目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