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教育的使命会变从教人到育人

莫小烟 · 搜狐 · 2019-10-25 12:39:27

  原标题:马云:教育的使命会变从教人到育人
 
  10 月 23 日,马云在 2019 年国际校长联盟大会发表演讲探讨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当下,未来的孩子不但要会做法、会算法,更需要有想法。未来教育的使命,会从 " 教人 " 到 " 育人 ",老师不再靠知识灌输,而是要靠引导价值赢得尊重,他同时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基础、基层倾斜,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人普惠的机会。以下是亿欧分享的马云演讲全文:
 
  尊敬的阿尔塔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大会,这是我见到校长最多的一次。小时候最怕见校长,能不见,尽量不见,因为怕,一般也见不到。今天一下子见到这么多校长,我非常高兴、非常感动。
 
  大家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一起探讨教育的创新和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给世界带来希望。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一辈子影响几百个学生;一个校长一辈子影响几百个老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校长、老师,因为你们可以影响许多人的一生。今天的会有 1500 名校长参加,在这儿相聚、交流、畅谈,我在这儿诚惶诚恐,也倍感荣幸。
 
  我离开老师岗位已经快 30 年,我说我是放而不弃。我现在卸任公司职务了,我想未来最感兴趣,投入时间和精力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辈子教育的支持者。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前天,我去了趟千岛湖,看了我们那边正在试点的一个寄宿制学校,跟那边的校长、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越来越感到里面的机会之大、里面的挑战之大,但是也看到了希望之大。
 
  今天在座 1500 名校长和全世界所有的校长,我认为你们是 The Leaders Of The Leaders,大家是真正的领导者的领导。我自己做阿里巴巴,从 1999 年到现在 20 年来,我感受最大的,把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好,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我曾经是老师,我曾经当过班主任,我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如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做得比自己想象得还好,如何期待学生比自己做得更好。
 
  我自己觉得当 CEO 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是叫 Chief Education Officer,我主要的责任就是能够让所有年轻人,发挥他的特长、发挥他的作用。每个老师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得比自己好。做 CEO 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员工永远超越自己。
 
  今天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是不管面临多大的问题和挑战,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动荡,只要教育还在,一切都有可能和机会。教育是这个世界最最重要的稳定器,是人类对于未来信心最重要的保障。
 
  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来。中国每年有 1500 万新生儿,全世界每年不到 1 亿的新生儿,这是最独特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富矿。投资这近 1 亿脑矿,就是投资世界的未来。
 
  中国过去 40 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教育,开发了 13 亿人的脑矿。我认为改革开放在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相信如果把教育作为未来重中之重的投资方向,把教育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稳定器,把教育当做人类对于未来自信和信心的推动器,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觉得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以后,我给自己找的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因为 " 人 " 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我一直把 " 人 " 作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产品,因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如果不成长,公司的产品是不可能成长的。所以我坚信人不变化,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教育不进步,那么人是不可能进步的。
 
  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全世界都应该鼓励最优秀的学生进师范学校、去做老师,让老师真正成为崇高的职业,成为待遇最好的职业。
 
  当然有知识不一定能当好老师。老师会学,还要会教。老师未必知识最多,但老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不是明星,但老师能培养出明星。
 
  影响学生的是老师,影响老师的是校长。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学校的方向,决定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老师看到希望和前途。
 
  我在做乡村教师计划时发现,乡村教师辞职,60% 以上是因为对校长不满。我刚才了解到华师大投入大量精力、大量资源,投入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这是极其有意义。
 
  学校留不住老师,问题都在校长;公司留不住员工,根子都在老板身上。
 
  校长办校和企业家创业一样特别不容易。校长不但要懂教学,还要懂管理;不但要配置好校内资源,还要能协调好校外资源。校长不仅仅是教书能力,更重要的是领导力。校长要比其他人提前看到问题,而且要想办法不要让问题发生。校长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要说出别人不相信的,还要做出别人不敢做的。
 
  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一个领导者往往是孤独的。国际校长联盟搭建的这个平台,能够让全世界的校长一起交流讨论,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困惑,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今天的技术变革,社会的巨变之下,未来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在为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为工业时代的金融行业、服务业、制造业培养人才。今天教育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改变,怎么适应,怎么发展。教育变革,是技术革命不演变为社会革命的关键。我想机会难得,在各位校长,各位教育专家面前,我只是探讨交流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首先,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工业时代是知识驱动,知识的竞争;而数据时代,是智慧驱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
 
  工业时代是自己强大,数据时代让别人强大;工业时代是比拼力量,肌肉,所以男性占优势;数据时代是比拼体验,女性占优势。工业时代,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甚至宇宙;数据时代,人类有能力探索自身,了解自己。我认为人类今天不断在思考,要移民其他星球,但是我相信我们应该先把人类的海洋垃圾处理掉,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时代,人类担心机器超过自己,担心人工智能,我觉得这是人类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最大的挑战不是机器越来越聪明,而是人的智慧没有长进。
 
  确实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会对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会有巨大的挑战,机器会越来越聪明,机器比我们的孩子更能记忆,算得更快。所以如果我们依然按照昨天让孩子更会记、更会算,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二三十年面临巨大的挑战,使他们将会找不到工作。
 
  未来比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机器与人的角逐在使命与价值观。人类知识急剧爆炸,但几千年来智慧并没有提升。知识可以学来,但智慧是一种体验。Clever 靠学习,smart 靠经历。
 
  动物有本能,机器有智能,人类有智慧。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机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对机器很难,对人类来讲却非常容易。机器永远会比人聪明,比人记得快、算得快,还不需要休息,不怕累,不会生气,但是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无法拥有的。
 
  聪明是能看见很多,而智慧是看见了当没看见。聪明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教育必须发生改变:
 
  第一, 教育的使命会变,从 " 教人 " 到 " 育人 "
 
  工业时代是知识改变命运,数据时代是智慧完善命运。教和育是两回事。教是教知识,育是育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的是知识,习的是体验、挫折。过去教人怎么变聪明,未来要让人怎么变智慧。
 
  智能时代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技术上、花在设备上,而是把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人的感受上。智能时代不应该、也不能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工业时代的教育,讲究的是标准化、规模化,不一样的孩子用的都是统一的方法。未来的教育必须讲究个性化、特色化。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试,但是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中国教育讲究因人施教,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所有动物都一样。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把机器变成人,最终是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第二,教育的方式会变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回答问题,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当然即使你脑袋里有十块芯片,你还是要学习,因为脑袋不动,你会老得很快,你根本没用。
 
  有人讲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了,所以我们不需要学外语了,我个人觉得学习外语的乐趣,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尊重、对另外一种世界的探索是永远不是翻译机器可以取代的。过去,老师是靠灌输知识获得价值;未来,老师要靠引导价值赢得尊重。
 
  未来的孩子,不但要会做法、会算法,更需要有想法。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创新、创造、创意是人与机器的区别所在。人类有梦想,机器永远不会有梦想,未来孩子在学校不只是学知识,还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从运动当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因为未来的社会将冲突不断。
 
  今天的学校很难,要顾虑的东西太多。教育不是确保孩子没有危险、不出问题;而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未来怎么去面对危险、怎么去面对问题。在以色列的时候,教育部长告诉我,以色列的小学生要到山里野外生存三天,非常艰苦,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才能担当重任。
 
  前不久中国有一次社会讨论,关于惩戒孩子。好像孩子一点都碰不得。我觉得家长把孩子给到学校,就要充分信任老师。学生违反纪律、规则,而老师不敢惩戒,这就像开车不踩刹车一样危险。
 
  同时,我个人还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基础、基层倾斜。今天有很多国家把教育资源大量投入了大学、研究生院。而我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倾斜,等到大学再关注,已经晚了,孩子基本成形。
 
  我们需要北大、需要清华、需要哈佛、需要牛津,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人普惠的机会。现在评比世界五百强的大学很多,但是如何激发出让我们的资源真正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初中,我相信这样才是让一个民族强盛,才是让一个世界强盛。
 
  教育资源还要向基层、向乡村倾斜。尖子生很多,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高,就像奥运会 很多,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体育和老百姓的运动素质非常高。
 
  乡村教育好,中国教育才好。中国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少,老师不愿去,学生教不好。寄宿制教育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是中国乡村教育应该走的路线。我尝试了两三年,反对声很多,八九十年代没有成功,难道现在就不能尝试了吗?
  我觉得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学习琴棋书画,唱歌是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小学要培养的是价值观,做人的道理;初中强制要有一些记忆,初中孩子最活跃,要培养纪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来的兴趣。
 
  我现在最担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们交流,他们只有一个想象力,就是 " 我要考大学 "。
 
  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孩子们学习艺术,主要还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
 
  第三、教育要让我们的孩子有全球观,要对世界有足够的认识,要对其他的民族、其他的文化、其他的国家、其他国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够的尊重和认识。
 
  教育必须学会尊重,要让我们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对立,要有未来观,有全球的视野。学习、尊重、包容才能让一个民族强盛,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
 
  我相信未来教育的变革对人类挑战极大,但是机遇同样很大,我们的教育做好,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今天中国的教育更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各有各自的风格,父母、孩子就有选择的空间。
 
  有的人喜欢吃蔬菜、有的人喜欢吃玉米、有的人喜欢吃黄瓜、有的人喜欢吃肉,我们必须让孩子有选择、让家长有选择,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学校,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木材,无论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夹板,素质教育不是低质教育,素质教育不等于可以放松教育的标准,素质教育更不等于教育不需要严格。
 
  最后,我想我们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智商、情商,更要培养爱商。
 
  机器只有芯片,只有人类才有伟大的心、有爱。机器有精度,而人有温度。AI 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机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爱;机器可以取代护士,但不能取代关爱。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没有爱商,技术越强大越可怕。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担当。
 
  今天面临的问题,只要教育在,只要校长们在,老师们,我们就一定能应对好。所以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责任的时代,我们一起努力。也许对我们的改变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改变会非常大,对孩子们的改变就是对未来的改变,谢谢大家 !
文章评论/ Article Comments